2017年新发烧工具书调声唱片圣经 刘汉盛 到货
2024年4月26日 你是第52355496位来访者 在线16698
返回主页
首页 品牌代言 特惠商品 时尚制造 影视区 服务中心
片名: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悲怆、黎明、热情 鲁宾斯坦
演出:   鲁宾斯坦    其它专辑
公司:   RCA 
编号:   BVCC 35096    类型: CD
单价:   ¥ 95 元        放入购物篮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 Op.13
01.Ⅰ.Grave;Allegro molto e con brio
02.Ⅱ.Adagio cantabile
03.Ⅲ.Rondo:Akkegro
Piano Sonata No.21 in C , Op.53
04.Ⅰ. Allegro con brio
05.Ⅱ.Introduzione: Allegro molto
06.Ⅲ. .Rondo: Allegretto moderato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 Op.57
07.Ⅰ.Allegro assai
08.Ⅱ.Andante con moto
09.Ⅲ.Allegro ma non troppo

Beethoven - Piano Sonatas No.8.21.23
Arthur Rubinstein
(P)2000 BMG
MONO
ADD
介质:CD
版本:原版
产地:japan/HK
这张专辑是鲁宾斯坦演奏贝多芬的《第8、第21、第23钢琴奏鸣曲》,这个版本是1954年12月在纽约韦伯斯特音乐厅的单声道录音。

鲁宾斯坦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曾多次录音,特别是《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鲁宾斯坦诠释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他演奏这位作曲家的方式也许曾受过已被遗忘的法国钢琴家艾杜瓦·里斯勒(Edouard Risler)的影响,年轻的鲁宾斯坦曾经听过他演奏全本的贝多芬奏鸣曲。鲁宾斯坦在自传中回忆到:“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听过任何人能演奏这些奏鸣曲如同里斯勒一般美丽而动人,他忠实的演奏它们,就好像它们对他说话一样,显现了这些钜作的高度浪漫本质。人们似乎忘记贝多芬是第一位可被称为“浪漫派”的作曲家,简而言之,他利用自己的创作天分,在他的音乐中刻画出他的绝望、他的欢乐、他对自然的感受、他的愤怒的爆发,最重要地,他的爱。他利用他那无与伦比的才华,完美地展现这些情绪。谈论贝多芬时,再也没有比“古典”这样的字眼更令我陌生的了。”

==========================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作品13,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此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此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贝多芬奏鸣曲中两部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之一(另一首为《送别》No.26)。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第一乐章,c小调,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宏伟的奏鸣曲式。开头是一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后转为快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重板的引子充满古希腊式的悲剧气氛,雄辩的语调具有巨人的气概,绝无儿女情长似的缠绵悱恻,对命运的激愤之情和身处绝境却刚毅不屈的气度使听者热血沸腾。

第二乐章 如歌的柔板,似乎是贝多芬在第一乐章的激愤之后累了,需要休息一会而刻意放缓节奏。十分的柔和优美,使听闻此声的人如沐春风,仿佛在微风和煦的日子里安闲而惬意的生活,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柔软的一方面。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2/2拍子,回旋奏鸣曲式。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题动机有相通之处,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定的心态之中。一开头便是如雨珠倾泻而下的连奏,主部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欢笑的背后,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大调的副部主题虽然明朗,却也以急速的运动暗示着心态的不稳定。插部以一种宣言式的坚定语调表达了真正坚强稳定的意志。这个乐章的好几个段落都有贝多芬惯用的“签名式”结尾,让人领略到作曲家的自信和潇洒。

==========================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黎明”》作品53,作于1804年。又称为“华尔斯坦奏鸣曲”。可比喻为一部“钢琴田园交响诗”。它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活力、清新的气息和抒情的诗趣,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成为贝多芬中期音乐代表作,完全称得上是举世闻名的钢琴音乐杰作。

第一乐章,精神抖擞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短促跳跃的节奏描绘出“沙沙声”,如同黎明万物苏醒、暗流涌动的景象。高音部分好象小鸟的欢鸣,金色阳光透过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二主题宁静安逸、明朗清澈,如同一首颂歌,表现了人们在美丽自然中的陶醉。接着一段快速的动力感极强的跳动乐句结束了呈示部,并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先变奏第一主题,其片段在不同调上不停地飞跃。接着第二主题片段以三连音方式密集翻滚,形成白热化趋势。待气氛稳定下来,一个灵动的音型从低音到高音热烈地带出再现部。再现部两个主题重现时均有面貌一新的感觉,曲调高亢、富于激情。尾声中第一主题“沙沙声”节奏变身为欢快的舞蹈,在第二主题短暂静谧之后快速有力地结束。

第二乐章,短小的慢板,可以把它看作宏伟的第三乐章的导入部分。主题以甜美的音色和轻轻的音响极慢奏出,给人一种如梦境般的柔和纯朴的美感。中段出现抒情的曲调,优美崇高,使人仿佛感到心灵与大自然融成一体。主题随后重现,拥有神秘幽深的气氛,在等待着欢乐的到来。

第三乐章,小快板,结构宏大的回旋曲式。这段音乐着重描绘了“乡村洒满阳光的日子”。第一主题是一个气息很长的乐句,取材于采葡萄者的愉快歌唱,明朗朴实,充满幸福。歌声越唱越嘹亮,中低音区是快速音阶,中高音区是颤音,更高音区是主旋律。三个层次的交相辉映,形成了无比灿烂、艳丽的交响画面。第二主题是奔放的跺脚舞步,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欢腾热烈。随后第一主题重现。第三主题是一段粗犷的小调舞曲,如同在晴朗的天空中出现乌云,下行的流动音阶带来片刻忧愁。但是很快明媚的第一主题再次回归。长大的尾声中,第一主题成为快速的舞曲,弥漫着欢腾的气焰。全曲最后辉煌、宏伟地结束。

==========================
《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作品57,创作于1806年。这是一首热烈、狂奔、激情大气的作品,通篇充满戏剧性。既有狂风怒吼般的发泄,又有涓涓细流样的柔情;既有气势磅礴的热情,又有暗淡的心底自问,让人听后震撼不已,这在同类体裁的作品中非常罕见。作品出版时给与了“热情”的标题。其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倍受人们的青睐。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的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极有影响,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了他追求的理想目标。《热情奏鸣曲》概括了19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它所表现的深刻悲剧性、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体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这部作品不仅是贝多芬中期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杰作,也是整个钢琴音乐历史中占有最高峰的经典之作。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庄严肃穆,轻声奏出,表现压抑的情绪渴望着光明。“命运节奏”的出现导致了爆发段落,强烈地反抗和斗争场面跃然眼前。第二主题则充满希望和对幸福的向往,但很快被快速激动的音流淹没而结束呈示部。进入展开部,第一主题先是平静重现,然后变换为大段的迅猛的音响洪流,集中体现了理想的破灭,热情的怒涛和生活的苦难搏斗。第二主题也成为奋进的号角反复吹响,然后“命运节奏”以大力度出现,气氛到达白热化,随即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两个主题均以明朗的大调重现。经过第二主题为基础的三十二音符过渡段落后,进入速度加快的尾声,音乐如急流般奔腾至远方而结束。

第二乐章,流动的行板,变奏曲式,由主题与三个变奏组成。主题是一首淳朴的赞歌,宁静中透着华美。第一变奏节奏加紧,旋律有了些动力。第二变奏由四分音符分解和弦构成,音色明显亮丽起来。第三变奏旋律则更具活跃的流动性,就像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尾声重现赞歌主题,几个滑音不间断地进入到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从容的快板,奏鸣曲式。引子是连续的单音敲击,仿佛钟声一般。第一主题快速而冲动,具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涌动和百折不挠的气势。作为对比的第二主题只是短暂飘过,闪现一丝彷徨犹豫的念头便被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所取代,从而结束呈示部。展开部第一主题能量得以全面释放,情绪逐渐激昂,力量不断加大,充满强烈的战斗激情。随后情绪缓冲下来,稍作休止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完整重现两个主题。尾声容量很大,先是出现了振奋的进行曲,然后速度变快为急板,汹涌的音流势如破竹,狂热的激情冲破所有障碍,以强烈的震撼力结束全曲。
Copyright© 希望音乐(音响)版权所有2001-2019
服务电话:(0591)87676378 Email:hifi@hopemusic.com.cn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 鼓文出 字第191号    闽ICP备05027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