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发烧工具书调声唱片圣经 刘汉盛 到货
2024年3月29日 你是第51943596位来访者 在线14660
返回主页
首页 品牌代言 特惠商品 时尚制造 影视区 服务中心
片名:    克莱斯勒小提琴小品集 Kreisler Favorites 谢林 Henryk Szeryng (发烧天碟395)
演出:   谢霖 Henryk  Szeryng 
公司:   mercury 
编号:   434 351-2    类型: CD
单价:   ¥ 310 元        放入购物篮       
01.Caprice Viennois
02.Schon Rosmarin
03.Liebesleid
04.Liebesfreud
05.Recitativo and Scherzo
06.Tempo di minuetto
07.Praeludium and allegro
08.Chanson louis XIII and pavane
09.Tambourin Chinois
10.Menuet
11.The old refrain
12.Rondino(on a Theme by Beethoven)
13.Allegretto (in the style of Boccherini)
  JEAN-MARIE LECLAIR(1697-1764)
14.a.Un poco andante
15.a.Allegro
16.c.Sarbande
17.d.Tambourin
18.Melodie
19.The Labyrinth

(P)mercury
(C)1995 Philips
外圈:RFD80M-76246
内圈:IFPI无码
胶圈:SB1405215832001
介质:CD
版本:原版
产地:EU
*为小众需求,而发行欧州订制版。
介质:CD
版本:原版  
产地:Germany

唱片收藏指南:朱纬《发烧天碟》p:395页
复制以下帖到IE地址拦> 回车 > 点击试音听
http://www.xiami.com/album/980087187?spm=a1z1s.3521865.23309997.3.oDzj8o
谢霖 Henryk Szeryng(1918-1988)是弗莱什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位。1918年9月22日,他出生于波兰华沙,是在肖邦的诞生地济拉左瓦-沃拉长大的。5岁时母亲教他弹钢琴,不久又开始学习小提琴。他演奏的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深深地感动了胡贝尔曼。在胡贝尔曼的一再劝说下,他父母同意把儿子送到柏林去踉卡尔·弗莱什学习。1933年,谢林举行首次公开音乐会,揭开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足迹遍及欧、亚、非、美四大洲的旅行演出序幕。来到巴黎后,谢林跟随纳迪亚·布朗热学习和声与对位,又曾随蒂博进修小提琴。他精细文雅的演奏中注入了法国文化意境淡远的韵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盟军演出300多场。由于他能流利地讲7种语言,还担任波兰在英国的流亡政府的译员。他对于即使橡柴科夫斯基协奏曲这样熟悉的作品,也能够以新颖的演奏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他的演奏风格是那样文雅清新,以致当我们听说他在生活中是一个轻浮浪子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究竟是布封"风格即人"的限定又出了例外,还是传闻有误?

1946年,谢霖第一次来到墨西哥演出,受到墨西哥听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同时他也被当地的风土人情所迷住。他加入了墨西哥国籍,并在墨西哥大学音乐系任教,有时还作为墨西哥官方的文化使节,带着外交护照旅行,宣传墨西哥文化,演奏墨西哥作曲家的作品。1952年,谢林去欧洲旅行演出,发现了久已失传的帕格尼尼e小调第六小提琴协奏曲的乐谱,后来做了公开演出,并录制了唱片。1954年,在著名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的劝说下,他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还到世界各地举行了大量的音乐会。

墨西哥作曲家曼努埃尔·庞塞(188-1948)献给谢霖的小提琴协奏曲是这位作曲家生前最后一部大型作品。庞塞于1942年写好总谱,1943年完成配器。同年举行首演,谢林任独奏,墨西哥交响乐团协奏,由庞塞的学生、同为墨西哥作曲家的查维斯担任指挥。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按照传统的奏鸣曲式写成。在乐队简短的引子之后,独奏小提琴拉出浪漫而有节制的主题,在经过充分的发展再现后,小提琴演奏了一段扩展华丽的华彩乐段,直接导向尾声。第二乐章是一皮带有哀怨情调的行板。这里还有一个故事。1912年庞塞根据墨西哥传统曲调写了一首歌"小星星",这首旋律动听的短歌不胫而走、风靡一时,从南美传唱世界各地,各种改编仿作竞相选出,庞塞受出版商的蒙蔽,从中分毫未得。伤心之余,庞塞把它自由地运用在这个乐章中,哀怨中夹带着悔恨之情。第三乐章由带着巴西哥流行歌曲面纱的回旋曲主题引出,生动活泼,诙谐俏皮,不时被轻快惬意的浪漫插部打断。全曲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庞塞被称为欧化的墨西哥人。而罗多尔夫·阿尔夫特(1900一?)被称为墨西哥化的西班牙人。阿尔夫特是自学成材的作曲家。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写于1939-1941年,是应美籍波兰小提琴家塞缪尔·杜什金的请求而创作的,并由杜什金于1942年举行首演,也由查维斯指挥墨西哥交响乐团协奏。稍后,阿尔夫特在谢林的帮助下对全曲进行了修订。谢林演奏时采用的就是这个1953年面世的修订版。在旋律轮廓与和声进行方面西班牙民族风格十分明显。第一乐章的主题旋律由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的伴有纯五度的快速双音上行乐句奏出,纯五度是小提琴两根空弦音程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演奏者用一指同时按住两根弦,其对音准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作曲家以主题旋律的对位变奏取代了发展部,使用了诸如卡农、主旋律的延长与缩短、逆行与花饰种种手法。第二乐章同样运用变奏的原则:主题陈述之后是两段即兴风格的变奏,伴以插部,终乐章回旋曲精神抖擞,像是民间活动的描述,队伍的行进,人声的喧嚷,这一切在辉煌的尾声中达到高潮。这首协奏曲写得十分聪明,近似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之灵巧,而无其夸饰。这两首小提琴协奏曲,谢林于1984年同时录了音,他的声音粘密紧实,技巧出色,情绪活跃,热情奔放,丝毫没有老年人暮气沉沉之感,是他晚年的代表性唱片之一。

谢林对巴赫音乐精神的深刻领会和体认,反映在他录制的6首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和帕蒂塔中。他先后完整地录制过两次这6首巨作。50年代在CBS公司录制的单声道版本,他的处理严整方正,技巧卓越;60年代在DG公司录制的立体声版本,速度有所减缓,细节更见功夫。这两次录音的共同特点是:恢宏的气势与严谨的结构完美的结合。他的严谨表现在演奏和弦的声部控制恰当,音准无懈可击,对运弓量和运弓部位有其独到之处。谢林认为:巴赫归根结底是一位热情的人道主义作曲家,他的心胸如同宇宙般宽广,他的线条又极为优美动人。谢林在演奏《恰空》时,强调其舞曲的性质,开端全部用和弦奏出,展示宏大的气魄。接下来的几个变奏谢林运用揉指和弓弦接触点的变化来表现双簧管或者长笛似的音色。在进入D大调乐段时,谢林完全不用揉指,以表现静谧庄严的宗教色彩。

谢林演奏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也十分精彩,如行云流水,情趣盎然。他曾经说过:"在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中,一般的感觉是长的音符应当演奏得短一点,短的音符要长一点。"他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巴洛克风格的典范,别人能够赶得上他的优雅,却很难做到同样的严谨。

谢林出生于波兰Zelazowa Wola,自幼在柏林师从著名小提琴及小提琴教育家卡尔·弗莱希。1933年,以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其个人首场演出之曲目。1933年至1939年,在巴黎师从娜迪亚··波朗瑞(Nadia Boulanger)学习音乐作曲。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通七种语言的他作为译员服务于波兰流亡政府,并在世界各地为盟军部队举办演奏会。在一次墨西哥城演奏会后,他接受了墨西哥大学的邀请,主持该大学的弦乐系。1946年加入墨西哥国籍。从此他热衷于教学,直到1954年才重开演奏会。1954年,他在纽约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他在世界各地频繁演出。为了表彰他对墨西哥的贡献,该国政府特别授予他外交官身份。1988年,他在德国卡塞尔旅行演出期间逝世。

谢霖的一生带有传奇性。他是波兰人,出生在华沙,家就在肖邦旧居附近,但后来却入了墨西哥籍,并长居于该地,他原出身富有之家(据笔者所知,小提琴家中除他之外,只有英国的萨蒙斯也是富家子弟。可能由于此,两个人都不喜欢过多地自我宣传的人。萨蒙斯更是早就隐退)。关于他的出生年份也有两种说法,1918年或1921年。但根据他是在1956年38岁时于纽约开音乐会正式成名出道之事,应以前者为可靠,那么今年(此文作于谢霖逝世的当年,1988年)应该是69岁。5岁从母亲学钢琴,两年后自己选择了小提琴,只学了两年就拉门德尔松协奏曲给胡伯曼听。胡氏是他父母的朋友,惊于他的才能,胡伯曼介绍他去柏林成了弗莱什的学生。谢霖被认为是弗莱什最杰出的门徒(其实如果内沃不死,谢霖大概只能排第二),他自己也说:“我知道关于小提琴的一切都是弗莱什教我的。”听起来,他的发音、风格、特别是弓子,的确是典型的弗莱什学派。可是奇怪的是在他于1933年15岁时举行了欧洲的巡回演出后(在华沙、他的出生地,与华尔特演奏贝多芬协奏曲,再去布加勒斯特、维也纳、巴黎)就在巴黎埋头再学习,不出来演奏。由于受了艾涅斯库和蒂博的影响,他改变了握弓方法,变成了法比学派,在各方面他自认从以上二位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从布兰杰(Nadia Boulauger)学作曲,一度曾想做作曲家。握弓方法是小提琴演奏关键之一。小提琴家在技术已臻完整后再改变握弓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可见他受E和T影响之深。但是这两位是热情浪漫的典型,谢霖的风格却是极端相反。我没听过一位像谢霖如此不带人气的提琴家。从唱片上,我听不出艾乃斯库和蒂博对他有多大的影响。
    
从技巧方面说,谢霖从不炫耀。不过老实说,也无法炫耀。他的技巧只能说是完整、干净、利落;没有拉宾或帕尔曼的辉煌,更谈不上像海菲茨那种有一股“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实际上谢霖之所以灌录帕格尼尼第一、三、四协奏曲大概是由于时代的需要,似乎不灌帕格尼尼就不成其为大师。但是他的帕格尼尼和弗朗切斯卡蒂一比就未免黯然失色。在这里笔者又要提到那些认为克莱斯勒技术不高明的人们。把克莱斯勒的那样帕格尼尼CD和谢霖的比一比,高低立分。61岁的克氏和全盛时代的谢霖相比,不论在音准、清楚、发音方面克氏都要高明得多!尤其是发音。再者小提琴的琴音似乎是现代录音技术的一个大难题。谢霖的琴音相当甜美,但怪的是几张唱片上都不一样,最差的是他的塔蒂尼《魔鬼的颤音奏鸣曲》,近乎干砺。这个现象曾经有好多人提出疑问,究竟道理何在,似乎并没有引起唱片公司的重视。但是谢霖的发音缺少像克莱斯勒等人的独特的标志,是他不能脐身于超级大师行列的因素之一。他的音准倾向于平均率,有时在个性与和声方面就没法很好的解决。他的巴赫《恰空》就是一个例子。第一个和弦,他的D.F.A三个音,他采取了F和A完全协和.的方针,其实这个F是可以稍低些,D小调的味道才会浓些,这也使他整个《恰空》的调性及和声变化削弱了些,和米尔什坦的比一比就会清楚。《恰空》当然是一个极难演绎的曲子,其中变化万千,但音准的处理却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其次谢霖拉巴赫显然也不主张用揉音。其实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许多专家为此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今没有结论。其实用不用揉音决定于是否能更表现有关的音乐内容。揉音本身从被采用到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内容需要发展的问题。譬如说我们不能想像演奏舒伯特的《圣母颂》不用揉音,那么演奏巴赫就可以根据演奏者对巴赫的认识和体会来决定是否要用揉音。笔者曾听过施耐德(布达佩斯四重奏团成员第一提琴)的“恰空”,他几乎完全不用揉音,但以他的巴赫风格,没有揉音完全可以接受。反之,谢霖有时很明显是理智上叫他不用揉音,听起来就不很舒服,似乎缺少了些什么。但是总的来说,他的巴赫是很棒的。

这张专辑全名是Szeryng plays Kreisler and other Treasures,但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Kreisler作曲或改编,因此一般就简略的称为<谢霖演奏克莱斯勒小品集Szeryng plays Kreisler>,专辑中谢霖的钢琴搭档是查尔斯雷纳Charles Reiner。
Copyright© 希望音乐(音响)版权所有2001-2019
服务电话:(0591)87676378 Email:hifi@hopemusic.com.cn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 鼓文出 字第191号    闽ICP备05027004号-1